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抗静电剂
- 2021-09-21 20:46:00
- 陈旭东 原创
- 1547
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指本身具有导电性或经掺杂后具有导电性的物质,如聚苯胺( PANI)、聚乙炔( PA)、聚砒硌( PPY)、聚噻吩、聚喹啉等以及它们的衍生物。这类高分子聚合物主要是结构中存在电子不定域,可通过引入导电性基团(如取代的苯胺)或掺杂其他材料(如碘),形成电荷交换而实现导电性。实质上,此类材料本身就可以作为 抗静电材料,但由于一些缺点,如刚性大、难熔、难溶等,导致成型工艺困难,不能单独使用,一般将其作为填料与其他高分子基体材料共混。通过对本征型导电高分子采取一些特殊的处理手段和改性方法(如 磺酸盐复配),可改善其与基体的相容性,为与基体共混创造条件,使共混材料兼具两者的优异性能,共混后的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永久 抗静电性能,而且保持了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有研究表明,共混后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存在导电渗流现象。根据渗流理论,共混后的材料是通过导电填料之间相互接触形成导电通路而实现电流传导的。随着导电填料含量的增加,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不断下降,当导电填料含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材料的电阻率急剧下降,导电填料含量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电阻率的明显改变,超过临界值后,电阻率随导电填料含量的变化又趋缓慢,这一临界值称为 “渗滤阈值 ”。关于渗流理论建立起来的模型众多,有界面热力学模型,统计渗流模型,有效介质模型等,从统计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渗流现象进行解释。
联系人: | 夏经理 |
---|---|
电话: | 13671797075 |
传真: | 021-52275928、52270318 |
Email: | yueyin.xia@phiniee.com |
QQ: | 269632093 |
微信: | 13671797075 |
地址: | 上海市闵行区中谊路1215号福克斯大厦5楼A8 |